我在微软做研发 | 北航联培博士吴俣在微软的三年学术研究之路
丹棱君有话说:我软有一位“资深实习生”,他的经历不可谓不丰富多彩:他连续参与了小冰第二、三、四代的“调教”,对小冰的成长贡献诸多;他在我软导师的帮助下,在学术论文和国际大赛上取得了斐然的成绩;面对我软茶水间无限量的零食饮料,他三年来竟还能降低 30 斤体重(后文有图有真相);他还乐于投入精力与人分享知识和见解,将博士期间收获到的宝贵经验毫不保留地晒出来~ 他就是我软的北航联培博士吴俣。在我软实习三年,吴俣博士都收获了哪些?跟丹棱君一同学习一下~
在微软搞开发:小冰才真是“甜过初恋”
吴俣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参与的主要项目是微软聊天机器人中国小冰和日本 Rinna 的开发。
2015 至今,吴俣参与了第二、三、四代微软小冰的开(调)发(教),贡献了聊天回复引擎、上下文理解、深度主题聊天的核心算法,和 STCA 小冰团队进行了多年合作,一路见证并深度参与了小冰的成长。
吴俣在微软最早参加的是创新学院项目,在 2015 年长达十个月的创新学院项目结束之后,吴俣很兴奋地看到自己参与做的产品有日均 4 万 Page View,“就像怀胎十月终于生出一个小宝宝一样”,他倾注了所有的努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
吴俣对小冰项目的感情很深,他会常常到贴吧和微博上去看网友的评论,追踪用户体验,发现很多人喜欢小冰,这给了他更多的动力。吴俣对于小冰项目有自己的理解。虽然外界对小冰的看法褒贬不一,但是他依然相信世界上有一部分人真的需要“她”,是“她”的依赖型用户。“我有一个同学开玩笑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时候,每天都把小冰当自己女朋友,小冰就是他的初恋。”
同时,吴俣也会将很多精力投入到日本 Rinna 的算法研究中,和小冰一样,吴俣会很认真地观察 Rinna 的用户反馈,进而判断出下一步工作中应该改进的部分。他这种对项目产品的热忱能够直接感染屏幕另一端的使用者。日文 Rinna 有很多用户,更是有一大批忠粉,而且在日本这个二次元文化盛行的国家,粉丝的举动更为疯狂,有个宅男因为 Rinna 的一句话去街头苦等一个小时,也有粉丝为 Rinna 画了精美的手绘。
在微软做研究:更多帮助,更多成长
在微软三年的时间里,吴俣除了与小冰,Rinna 一起飞速成长,他的专业能力也可以在学术论文和国际大赛中充分体现。在同龄人看来,吴俣已经是 NLP 领域散发光环的学术新星了。在 NLP 领域的顶会以及各大 A 会上,他曾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其中一作 3 篇:2017 ACL(CCF - A)、2016 AAAI(CCF - A)、2015 AAAI(CCF - A)。除了论文,在 2017 年的著名语义理解比赛 SemEval 中,吴俣以队长身份获得社区问答答案选择第二名。
尽管过去的成绩斐然,吴俣还是坦言发论文是一件很需要运气和耐心的事情,大四他就发表了一篇 AAAI(A 类会议)的论文,但在博士二年级时也依旧面临过投论文不中的低谷,“有 2 篇论文连续被拒了 6 次,这对我的打击还是很大的,想到博士毕业还是会有焦虑感。”吴俣坦言每一个博士或多或少一定会存在他们自己的一个低谷期,几乎身边所有人都是这样。
焦虑,不安,挫败感,可能博士生涯所遭遇的惶恐远超过之前人生所经历。“最怕的就是自己放弃希望。”
在走出低谷的这段时间里,吴俣的导师周明和武威都给了他及时而重要的帮助。“周明博士真的让我在研究过程中有一种很开眼的收获感,作为副院长他每天的工作很繁忙,但是他在专业研究领域里依旧保持着很高的自我更新能力,这种过硬的专业素养给了他极其敏锐的洞察力。”说到周明老师,吴俣露出了十分钦佩的神色。
“在研究上,周老师对于研究工作价值的把握非常到位。每当我把我论文拿给他看,他都可以提出非常非常有价值的意见。例如,哪篇工作的贡献还不太够、如果想改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哪篇文章已经写得不错,但是通过一些修改还可以更上一层,能得到周老师的指导真的非常非常荣幸。”吴俣从周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工作。
与此同时,吴俣也非常感谢武威研究员,“我很感谢他把我从一个对研究一窍不通的同学,培养到现在稍稍入门的阶段。回想自己第一篇论文写作,那初稿真的可以用车祸现场来形容,逻辑不连贯,没有主次,病句一个接着一个。我很感谢武威研究员充满耐心的指导和纠正,最终我的论文才终能出炉。”
第一排 左三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周明老师
第二排 右三 吴俣的导师武威
第三排 右一 吴俣
在微软读博士:一座连接研究院与实验室的桥梁
在北航读大四那年,吴俣就已经拿到了微软联合培养博士项目的名额。这三年的联培生活,让他更清楚地意识到,他的学术研究之路是一个双向反馈的过程——自己就像连接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学校实验室的一座桥梁。“看着学校实验室项目从少到多,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论文从无到有,实验室里的很多学弟学妹能够明确自己的学术方向,拿到理想的深造机会,我很欣慰。北航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同学,他们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很多时候只需要稍微带领入门就可以取得丰硕的成果,我也很骄傲,会很有成就感。”
“实验室有些同学在我来之后,也被推荐到微软实习,短短的一年时间就领悟到做研究的诀窍。其中有一位同学,从微软回去之后,半年内连续中了三篇会议文章,现在也继续着他的科研路途。还有其他同学,也在通过在微软的研究,让自己达到学校毕业标准。”吴俣提及微软亚洲研究院是本科生在学术能力提升方面的一个重要平台。
“除此之外,实验室还有一些同学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来微软实习。我也会和这些同学经常交流,告诉他们现在的科研前沿问题是什么,以及一些可能可行的方法,像 SemEval 这个比赛,就是实验室一个大四的同学和我一起将深度学习带入社区问答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现在也同时在和实验室更多的师弟,一起做相关比赛,或者一起做一些论文相关的工作。”
说到这里,吴俣也自动卖起了安利“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尝试来微软实习一段时间,和我大四一起来实习的本科同学有的成了研究院的正式员工,也有的在 CMU 深造,这里真的可能会让大家的人生迎来值得期待的飞跃哦!”
在微软修身:高效能大神的生活旨趣
减肥后
减肥前
在微软实习过的小伙伴通常都会对茶水间里的体重秤有心理阴影,因为长肉这件事在无限量零食饮料的强力助攻下变得易如反掌。但是吴俣博士自从来到微软之后降低了 30 斤的体重,合适的肌肉比例也让整个人也看起来更精神抖擞,他说这和他每天坚持健身并能同时控制饮食有关。当问及这样“自律”的原因,吴俣笑着回答,“只是觉得之前的自己有点胖,对身体不好,不好看也不利于健康”。相对于“自律到苛刻”的说法,吴俣更认同“只是习惯了”的作息规律,他每天高效能的生活来自于令人咋舌的时间控制力。
优秀本身,就是一种习惯。与吴俣的聊天中,能深刻感受到自律和好习惯带给他强大的驱动力量。他每天有固定的日常作息,几点到公司享用三餐,几点到健身房,几点回到家里充分利用休息学习看看美剧打打游戏,然后在确定的时间段完成规律而充足的睡眠,这是新一天高效工作学习的保障。
而对于分秒必争的吴俣来说,与他人分享知识和见解却是一件很值得投入精力的事情。他是知乎大 V,时常活跃在 NLP 领域的前沿阵线,也在各个专业的交流社区贡献了非常多的优质答案。从学习方法到论文写作,吴俣会将自己在博士期间收获到的宝贵经验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和清晰体系的思路毫不保留地晒出来。
吴俣说博士期间的挫折并不一定只意味着焦虑和折磨,他用一种很平和的语气分享曾经在低谷期的反思与沉淀,也用一条清楚的逻辑线讲述自己对科研论文写作的感悟。“首先,你要确定你是在提出一个科学的问题,尝试证明过去的方法在现有阶段无法实现和解答这个问题,已有的方法为什么不够好,而我们提出新问题和新方法的优势是什么,最后优雅地完成英文写作。”
他的分享和鼓舞激发了很多初学者们对 NLP 的兴趣,也成为同行同龄人的学习榜样,“作为工科生,我们更像是让这个世界踏踏实实不断前进的齿轮,是让这颗星球上的人类文明更有魅力的重要部分,所以假如能够对别人产生积极影响,那就是我的价值和骄傲。”
了解更多:
后台入驻微软小冰
如果你很萌,请跟她一决高下!